庙里供奉的主神没有正式的神格的话,就是阴庙。像是万应公庙、一般人家的祖祠、或是一些山精水怪的小祠堂等都算是阴庙。
传统上民间会有习惯,将无主孤魂聚集起来集中奉祀,通称为万应公、有应妈、万善爷、水流公等。庙宇的名称格式为万应祠、万应堂、万善同归、万善同…等等。这一类的庙宇有个特徵,在庙宇里通常会悬挂“有求必应”的红布 。
祖祠里因为供奉的是祖先的灵魂,大部分没有经过皇帝、玉帝的正式册封,所以也算阴庙。而某些地方如果有山精水怪或动物灵、恶鬼在地方上作怪的话,为了安抚它们,有时也会为它们建立小祠堂让它们享受人间香火,不再骚扰地方。这一类的庙宇通常规模不大,并且神明的名称会以“某某将军、某某元帅”来称呼。
水流公、水流妈是指在海里、水里遇难淹死的无主孤魂。“有求必应”的红布条乍看之下颇为吸引信徒,但由於悬挂布条的庙宇,大多数都是没有正式神格的阴庙,只有极少数为土地公庙、或是树王公等。在不确定供奉神明神格是阳是阴的情况下,最好不要向祂们祈求实现自己的愿望。否则不能保证实现愿望後,神明要求信徒以什么代价作为回报。
阳庙的建筑在传统上通常会有天井,并且把屋顶挑高。让阳光照进整个寺庙空间,营造出光明*的感觉。又因为传统上认为奇数是阳数,所以确实遵照传统建筑法则的庙宇,它们的台阶数、窗棂数目都是奇数。
阴庙的建筑在传统上则通常不会有天井,特别将庙宇的屋檐做得比较低,让阳光不容易照进庙宇,营造出阴森的感觉。且传统上认为偶数是阴数,所以确实遵照传统建筑法则的庙宇,它们的台阶数、窗棂数目都是偶数。
在各种宗教寺庙林立的地方,以道教来说,一般人会以神格、属性来区分寺庙为阴庙与阳庙两种。由惧怕之心延申以安抚鬼魂为目的,所兴建的庙宇如大众爷、有应公等为阴庙。
传说中的人物、人们因羡慕他的神通广大,想学其无所不能的能力而兴建的庙宇;或是对地方有所贡献,感念他的德行而建立的庙宇;亦或是为标榜其忠孝节义精神,用予教化後世所兴建的寺庙通归为阳庙,如妈祖庙、保生大帝庙、关帝庙等。大自然界中的日、月、星辰、水、火、高山等,将之拟人化而建庙祭祀的寺庙大多为阳庙。至於一些王爷庙因其年代久远,在庙祝和信徒的口传中,将其神格提升而为阳庙……
阴庙”沾染了更多民间功利的色彩,比如过去六合彩盛行时,“阴庙”前一定都聚集了许多赌徒“求名牌”,因为阴庙一般“有求必应”,只是应之后,“他”要向你索什么,那可就很难说了。
“啊?这么严重啊,那你们岂不是很危险了……”妮妮的声音也开始变得颤抖了起来,就在此时,姜帅却把她送了出去。
我们三个狠狠地吸了口气,崔明伏笑着看着我,“小天哥哥,爱心不要太泛滥,否则的话,小美眉会有其他想法的呢。”
“你……”我小心翼翼地看向了崔明丽,伸手指向了崔明伏。
“行了,不要闹了,你们两个先过来看一下这个。”崔明丽指着照片上的一个位置。在这个阴庙的四周,倒是一块很开阔的荒地。
寺庙本就属阴,自古来更有“宁住庙前,不住庙后”之说,原因就是因为寺庙聚阴,不利于居住,而寺庙后身的阴气更要大于庙前的阴气,容易招惹不干净的东西。
在《陆判手卷》记载,平原地区有两种特殊情况,阴气强度是可以和山中的“聚阴池”媲美的,其一是寺庙周围是空旷的空地或田野,这样四周的阴气便会被寺庙吸过去,形成一个类似于漩涡的效应。
此时漩涡中心的就是寺庙的阴气强度便会积聚且不易散发,且四外的游魂野魄也会被吸引过来,如果怨气不是很重的话更是很难脱离,这种情况在茅山术中称为“旋魂甏”,甏是大瓮的意思,其含义就是冤孽会存于以寺庙为中心的漩涡中央,不会外侵,也不会主动招惹生人。
“草,这群犊子可真算是大胆,就这类地界儿咱们仨都不敢贸然去探险,他们就敢去,当真是不想活命了。”崔明伏说着吐了口痰,“他妈的,真是傻小子睡凉炕,全凭火力壮。”
“姜帅什么时候回来?”崔明丽转头看我。
“去送妮妮了,估计半个小时。”我说。
“行,等他回来,咱们马上出发。”崔明丽斩钉截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