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前听到过一种言论,伟大的科学革新永远不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。而是由一些天才的划时代的创造来提供巨大的推动力的。比如珍妮纺纱机。比如瓦特的蒸汽机。那个谁谁的发电机,谁谁的晶体管。这些东西才是真正推动科技历史的功臣。
蒸汽机,光看这三个字,就明白了原理,而电机,雪晴想破了脑袋都想不通这玩意是什么原理,就连电学的基本原理都没法给天道的人讲清楚。什么是电子,什么是电子转移,什么是导体。什么是非导体。就连土豆发电是个什么道理都搞不清楚。
那么很有可能,天道投入大量的资源换来的东西,可能就是像明朝的火铳那种几十斤的手枪的效果。那样又有什么意义。
算了算了,先别管那么多。人的脑袋是最奇妙的,什么复杂的东西,都是人脑子想出来的,交给他们研究吧。反正不批量生产的话。光是研究也花不了多少钱的。而产品质量不过关,射速,威力,射程超不过弩箭的话,雪晴断然不会把那些没用的东西大量生产的。
天道在各地的组织的发展还是不错的。只要是做生意,和收纳新人。在地方上的发展其实并不是很张扬。
西南的盐井已经出了货了。成色还算是不错。东南方面,天道的人觉得现在航海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,就等着出海检验成果了。但始终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海港。
雪晴琢磨着,是不是可以借用朝廷的名义,在胶东和东南,用为皇帝求仙的名义来搞一搞。反正天道大把的术士。随便派几个人也能糊弄糊弄皇帝。好在什么呢?为皇帝管理方士也是少府的职责。
做皇帝的大管家就是好,什么事儿都得管。办公室主任的活儿就是好。啥事儿都说得上话。
至于渗透汉军,正在按部就班的就行,这次一共是有四千个名额,可以说是掏空了天道的人才储备啊。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人手越发的紧张。
这个问题更加的复杂。首先,四千人是统一安排,还是分散到各军?部队分散了就没有战斗力,而一旦放在一起,皇帝一道命令开到边关,一战下来死掉一半。那不就亏大了?
想来还是只有分开。分散到各军中去,而在各军中又相对的集中起来。目前不宜自主在汉军内发展别人。所以相对的集中便于隐藏。
至于未来的去处,很明显是要尽量的避开战区咯。着重往长安南北营安排,最好是宿卫。
甘泉宫也不错。河西的部队也不错。
至于说是战区么,可以以后派些军官去捞军功,至于部队就算了吧。
虽然目前只有四千人,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。但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始,假以时日,让武帝花钱,让汉军给咱训练几万的精锐,进可攻,退可守,在长安便不惧怕任何人,即便是到了天边,也有了立足的根本。
张全旦还表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